人工湖是园林景观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虑人工湖施工前,应结合该项目的地质结构及地勘报告和相关资料数据代入上诉内容公式计算出相关结果,才能判断补水量是否能够满足湖体蓄水。如果得出补水量比渗漏量小,需要考虑做防水施工。
合理控制人工湖的水位是打造人工湖的关键问题,会直接影响施工的成败。施工前后我们总体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1)补水管道的管底标高要高于溢水管道的管底标高,使湖体水域形成自循环,有利于水体的自然清洁。
(2)补水量需大于渗漏量(包含其它损失量)。(其它损失量包括湖面蒸发、绿化用水及水景蒸发)
(3)计算出24h的补水量和渗漏量(包含其它损失量),湖体水位到达设计要求的水量。
湖区补水量的计算
1)人工湖的补水若采用水泥涵管自然供水,补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 =S * V
Q=单位时间内水流量
S=水流面积
V=流速,一般取1.3米/秒
2)人工湖的补水若采用市政管道压力供水,补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Q =S * V
Q=单位时间内水流量, S=水流面积, V=流速 市政供水平均压力为0.35Mpa
湖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
人工湖自然蒸发量
Q1=(K1*A1*q1)/1000
K1 系数,取1.2
A1 湖面面积 单位㎡
q1 最大蒸发量4.5mm/㎡.d
绿化浇灌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绿化用水量Q2=(K2*A2*q2)/1000
K2 系数,取1.2
A2 绿地面积 单位㎡
Q2 绿化用水定额 取2L/㎡.d
湖区渗漏量的计算方法
湖水渗漏损失量Q=K*A*H/L(达西定律)
K 渗透系数m/d (地勘报告中查询)
A 水域面积 ㎡
H 水头损失 m(若设计水位为475 地下水位为474(地勘报告查询)那么水头损失为1米。
L 渗透路径,参照《基坑降水手册》渗透的影响半径经验值,不同地质结构的渗透路径不同。
经上述方法已计算得出人工湖水量的补给量和损失量,若不考虑湖区施工防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可靠的补给水源和补给水量远大于损失量。若不能满足这两点条件,必须考虑湖区防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