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净化网

景观人工湖水发绿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11-12 17:04:35阅读:686编辑:泳池水处理设备网来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池已成为生活小区或公共场所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住宅小区、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增添了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但如何让碧水常青,避免水质恶化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已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易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产生“水华”,使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水体透明度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另外水体藻类的繁殖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景观水常见的问题有:

水质不清、影响景观;

藻类丛生、生态不稳;

鱼病侵袭、养成率低;

换水频繁、保养不易。新的景观水池易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局面。

许多小区内的景观水池因为水质原因,纷纷减少池水量,有的甚至变成了旱池,池底长满了藻类,水面充斥着肮脏的泡沫,夏天池水更是蚊、蝇滋生的场所。这样使得本来用于美化人居环境的景观水池成为人们头痛的“包袱”。

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染。一般认为,景观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

1、水体中总氮量大于0.3mg/L,含磷量大于0.01mg/l;

2、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

3、在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个/毫升以上;

4、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ug/L。

这些影响指标在景观水池自然条件下极易达到,主要原因是光直接照射到池底,加上部分含P和N成分的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渗透,藻类依赖这些能源和营养物质得到大量生长与繁殖,而藻类在生长与死亡分解都要消耗氧气,使观赏鱼因缺氧而死亡。藻类的生长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就会出现藻类疯长的现象,水变绿,甚至透明度降为零。

通过研究发现,景观水中菌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在于水体中的P和N等营养成分,尤其是P元素含量超标,加上水体流动性不大和水温环境温度适宜,致使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物过度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荣阳降低,造成水质恶化。而且由于很多景观水池在设计上忽视了水的富营养化问题,致使景观水池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增强。

传统解决景观水质问题主要是通过定期换水,在夏天尤为频繁。大量换水必将导致大笔水费支出,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而且一旦景观水池中藻类出现大量繁殖生长,受到富营养化污染,水质发生恶化,则其整个水环境系统遭到破坏,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是难以完成自净的。因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过滤及化学处理均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景观水体治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

为了防止和控制景观水体水质变坏,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使用配套的TH-JG一体化景观水处理设备、循环水泵和紫外线杀菌消毒设备,通过物理过滤,降低水体浊度,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蛋白质等,同引水、换水传统方式相比,降低了管理难度和操作难度。使用紫外线细菌,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水体的有机污染,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增加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体质量。

以水体生物修复技术为主体,开发出了“水源控制+杀菌清淤+生物修复+水体养护 ”的景观水系统水质改善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增加景观水体含氧量,增强水体流动性,控制水中菌藻数量,并利用水体的生态自净作用,创造平衡生态,形成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

实施此方案,景观水将达到如下整体效果:

1、有效抑制菌藻类生物大量丛生;

2、水体能见度达到国家景观水质标准;

3、维持水质稳定,较长时间内不会发臭变黑;

4、保证水体内养殖的生物健康生长;

5、处理后的景观水质中氨氮、总磷、COD等重要指标符合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以上标准,完全可以满足景观水质要求。

俗话说的好“三分治疗,七分预防”,整个道理在景观水处理中同样适用。通过治理和修达到其应有的生态平衡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生物链调整的过程。